close
今年(2010)十一月初到十二月中有個有趣的展覽悄悄的在臺北高雄兩地巡迴展出,在許多超級特展的強力宣傳之下,這個名為「穿越時空的旅行—日本動漫人物記事展」的展覽,似乎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近年來日本動漫在世界各地引起諸多討論,甚至在當代藝術中有不少的創作間接或直接引用動漫人物做為創作元素,漫畫的影響越來越受注目。
 
P0001.jpg 

現場動漫海報設計以十年為一個單位,並選出具有時代代表性作品,搭配右側長形社會重大事件,提供參觀者對照參考。圖中所展示的是1990年代的海報。

 
 
動漫展示的詮釋觀

 

 在過去幾年,臺灣地區也策劃過許多關於動漫新美學(Animamix=Animation+Comics)概念的展覽,包括了知名策展人陸蓉之女士所規劃的2004年《虛擬的愛》、2007年《3L4D動漫美學新世紀》展覽邀請包括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藝術家作品來臺展出,而北美館更在2007年底引進日本海洋堂作品辦理《慾望與消費—海洋堂與御宅族文化》特展,來一窺動漫美學在日本的狀況。不過上述的展覽都是由他者述說而呈現出的結果,在觀眾不清楚與瞭解亞洲與日本當代生活狀況的環境背景之下,這些「去脈絡化」(decontextualized)的展示,是否能讓參觀者清楚瞭解亞洲或是日本兩者之間的文化交流?以及快速的電子傳媒將動漫文化傳入後,在異於日本文化體制之下,當地文化又如何看待?而《慾望與消費—海洋堂與御宅族文化》展覽,甚至是用一間公司的成立發展來說明整個動漫歷史,這種「再脈絡化」(recontextualized)展示,僅單單呈現出主位觀點(emic)缺乏與客位觀點(etic)的區辨與陳述。

 

所幸這些展覽前後陸續展出,多元的傳媒補足了展覽上的缺陷與不足,但似乎沒有一個展覽可以從基層日本民眾的角度去看待動漫作品的出現與發展。而《穿越時空的旅行—日本動漫人物記事展》的展覽由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策劃,並邀請川崎市市民博物館美術部門學藝員金澤韻擔任展示顧問,展覽不同於過去以藝術家作品或是公司發展產品為主角,而是回歸到動漫人物本身,搭配日本近代事件與時事發生來分析做一個客觀的論述。

 

 

展示的輪廓與特寫

 

展示內容先以時代的發展順序呈現出日本社會與動漫人物的變遷,以十年為一個單位,介紹知名動漫作品的同時,也在海報側邊同時列出日本社會重大事件。舉例來說:1970年日本大阪舉辦世界博覽會,當時的主題為人類的進步與和諧 (Theme:Progress and Harmony for Harmony for Mankind ),在大阪世博會上,最受關注的作品莫過於日本現代藝術大師岡本太郎(Taro Okamoto)設計的太陽塔與美國館展出阿波羅登月計畫所攜帶回的月岩標本,當時整個日本社會沈浸在科學進步與世界和平的想像之下,卻也無力擺脫美蘇冷戰所帶來的陰影。

 

P0002.jpg  

續上圖以70年代代表動畫《Neon Genesis Evangelion》(台譯:新世紀福音戰士)為例,當時日本發生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該動漫故事情節內容涉及使用強烈意識流手法,大量宗教、哲學意象的運用,使得它在日本掀起被稱為「社會現象」程度的巨大迴響與衝擊,一般咸信《Neon Genesis Evangelion》的內容反映出日本當時浮動的人心以及泡沫經濟的幻滅。

 

展覽選用《Galaxy Express 999》(臺譯:銀河鐵道999)與《Mazinger Z》(臺譯:無敵鐵金剛)做為代表。松本零士的《Galaxy Express 999》作品描述貧窮主人翁為了完成亡母遺願,發誓前往能免費供應機器身體的星球,達成讓自己能夠長生不老的願望。故事內容像是一部微縮的人類文明發展史,試圖利用第三人觀點對人類社會觀察,男主角搭乘999號銀河鐵道列車,經由一顆顆不同星球的文明風貌,突顯出對人類社會的反諷。永井豪的《Mazinger Z》則是邪惡力量入侵,正義的一方透過科學機器的研發創造出巨型機器人維護和平,正邪對抗的故事雖然老套,但劇中天馬行空創意出的各式機器人,突顯出人類對於機器人的夢想與憧憬。

 

除了海報輸出展示外,現場還搭配了一比一的動漫模型展示,以相關資料來顯示出動漫人物與日本人之間的強烈關係,包括針對各地古蹟及都會知名地景所設計出的卡通吉祥物,透過限量限地生產的文創商品、吉祥物見面會等方式來行銷古蹟與城市。另外也將一位日本女高中生的房間模擬呈現在展示場,透過女高中生在房間內的裝飾擺設,來說明即使非動漫迷的高中女生,在生活中也難以擺脫動漫的影響。展示現場利用簡易的投影設備,播映出一些利用簡易FLASH軟體設計的動漫卡通,顯示出動漫迷在欣賞參與的過程中,企圖自行創作的慾望。

 

此外隨著傳播媒體的多元,傳統動漫依賴紙本存活的方法也起了新變化。在電視、網路、電玩推波助瀾與極大內容需求下,動漫演化開展成「異類合成」(heterogeneity)的新美學,故事內容改編古典文學,主角人物造型奇幻。這些動漫人物源於古典,卻又建構出全新的世界,跳脫人既有的生老病死並且再現,形成人類對於過往的投射想像以及對未來的期待。展示的最後則是呈現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動漫人物,大幅拉頁海報傳達現代日本人無論男女老少充分享受動漫所帶來的樂趣。

 

不只是物件

 

整個展覽基本上呈現輕鬆的氛圍,解說面版或是現場致贈的手冊,都沒有針對相關動漫所引發的社會現象做的描述。透過展場最後一張張的日常生活照片或是年代事件照片,非常容易引發參觀者共鳴。例如,現場展示出一張上班族男子偷偷的在公司屋頂上,穿戴假面騎士(Masked Rider)的變身腰帶,擺出騎士準備變身的姿勢的照片。根據說明文解釋,這位先生完成了他幼時想要穿戴變身腰帶變身的夢想。雖然這張照片的拍攝顯然有些刻意,但是卻精準的標示出即使動漫結束連載、播映,也會留存在人們心裡,這些孩童時期所構築的夢想,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被人遺忘。

 

P0004.jpg  

中年男子一圓幼時穿戴變身腰帶的夢想。

 

《穿越時空的旅行—日本動漫人物記事展》的展覽在最末,將結語交給以上這些客位觀點(etic)的照片人物來說明,照片上永遠都是人物優先,動漫角色出現在杯子、背包、衣服上,若非專心尋找或觀看說明,這些照片中的人物就與一般常人無異。這些看似原為孩童或是青少年的次文化形態,隨著讀者年紀成增長步入社會後,動漫人物形成社會中壯年結構中的集體記憶,動漫人物的獨特特徵性格,形成特殊的青春崇拜與追求理想化之美。透過庶民的呈現,才瞭解動漫次文化的影響,絕非單單在某一年齡層,而是持續影響發散,影響的是生活在同一個世代中的人們。

 

P0003.jpg 

使用日本地圖標示出各地古蹟地景知名的卡通吉祥物。

 

 

●本文同步發表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博物館研究所 第六期《博聞》電子季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熊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