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參觀台北花博時本來是打算觀看《百合戀》,卻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辦法在演出時間內參觀,等到參觀花博時舞蝶館的定幕劇已經更換成為《秘密花開了》,規劃要去看《百合戀》前是有做了一些功課,但是換成《秘密花開了》後,基本上就是一張白紙去看。

    簡單介紹一下這齣戲的狀況,故事原始文本是幾米同名繪本,編導是魏瑛娟,音樂是陳建騏。如果熟知劇場生態的人大概都知道,魏瑛娟善於編導在性別、同志、社會等議題的探討及劇場美學的開發。而負責音樂的陳建騏則是流行樂界的翹楚,基本上一開始大熊我已經有不太好的預感,我開始憂心在夢幻故事(幾米)+後現代導演(魏瑛娟)+流行音樂(陳建騏)+傳統民俗(舞鈴劇團)一個處理不好,很可能會淪落為「大拼貼」、「大雜燴」,況且花博這種通俗展覽,觀眾群不像劇場鎖定特殊觀眾族群,在排隊入場前往劇場內觀看了一下,果真舞台的設計充滿了幾米的風格。

    其實幾米的繪本被改編成為舞台劇也非頭一遭,之前黎煥雄的《地下鐵》就獲得不少好評,不過幾米的繪本事實上相當不好表現,《地下鐵》算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要不捷運南港站的公共藝術不會選用這個繪本為主題來裝飾車站,而《祕密花開了》的繪本大熊並沒有在欣賞表演前先預讀,但從入場後等候開演這段時間,牆面上的電子看板不停的告知繪本故事內容,故事說明一個小女孩做了夢,夢見自己是一隻兔子,而夢中的兔子又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個小女孩。單單從電子看板上的故事簡述,讓人難以想像如此抽象的故事橋段,如何在舞台上具體呈現。緊接著電子看板上陸續出現劇中人物造型,雖然沒看過幾米的繪本,但從服裝上的顏色與形式,猜測應該不脫離幾米原作中的角色造型太多。

    開演前看起來幾乎沒有太大的驚奇或是錯愕,誰知開演後大熊真的為這一齣戲所有的演職員捏了一把汗,為什麼在這麼多的材料下,還烹煮出一道奇怪的料理。哪裡出了問題?簡言之大熊覺得導演要負起完全責任。

    首先,戲要演出主要是給觀眾看的,前面說過了花博是通俗展覽,絕非鎖定劇場的特殊觀眾,光用膝蓋想也知道會來參觀花博的人,幾乎都是家庭觀眾或是學校團體,難道編導一齣適合闔家觀賞的戲有這麼難嗎?幾米的繪本或許有難度在裡面,導演的工作不就是要將難以理解的部分,透過演員或是劇本來向觀眾說明嗎?光這個部分導演就沒有做好自身角色上的轉換與手邊資源的利用,看得出來整個指導的風格還是導演慣用的後現代手法,劇中演員反覆覆頌的台詞「這個世界是黑白的!這個世界是彩色的!」為例,導演試圖從台詞中抽離劇中人物性格,反回饋給看戲人去思索台詞裡面的意義,坦白說看在大熊眼中這是一種賣弄,賣弄導演哲學層面的意識型態來折磨觀眾。當然這種擁有強烈個人導演特色的指導形式不是不可,但請你回到你的劇場去做呈現。別忘記戲要演出主要是給觀眾看的,如果觀眾不買單,你指導出再驚世駭俗的戲,沒有市場終究只能孤芳自賞。

    其二,導演手邊的演員是一群擁有特殊技藝的演員,負責演出的舞鈴劇團善於使用扯鈴這項民俗技藝來表演,大熊覺得這是一個武器而非包袱,偏偏這一齣戲中,扯鈴就是扯鈴完全沒有善用到團員絕佳技巧與故事情節結合。演出結束後,大家都是對出神入化的扯鈴演出讚不絕口,似乎沒有人因為扯鈴與故事中的情節橋段相連結而印象深刻。整齣戲僅在傳說的金蘋果用了一個金色的扯鈴來表示,然後就沒了!扯鈴代表的意涵就沒了!那誰能告訴我每個角色出來時,手上的扯鈴表示什麼?

    其三,音樂更是一場災難,單獨看音樂很好,偏偏與戲結合呈現出你演你的我彈我的,壓根完全跳TONE。如果這是一齣音樂劇或是歌舞劇,善用流行音樂元素自然增色,而《秘密花開了》劇種不明的情況下,像是小孩子穿了一件大人的衣服。另外演員的聲音都經過MIC壓扁後送出,使得每個演員除了那一身巧心設計的服裝可以呈現出個性之外,聲音的部分完全無法感受到情緒上的轉折變化。感覺像是現場現場收音不佳還是音響壞了,後來才發現是設計排演時就是如此。

    整場演出看完後,我真的很同情舞鈴劇團的演員,也心疼一些年紀看起來還是孩子的演員,面對充滿導演個人風格演出形式,在沒有足夠的人生歷練或是對於戲劇理論瞭解前,對這些年輕演員來說,此次演出對於將來的影響是好或是壞,大熊覺得影響性是非常之大,因為在演出過程之中,團員們的表情幾乎做到定位,扯鈴的技巧也無懈可擊,但總覺得演員不是很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更何況此次的演出風格與形式,都不同過去舞鈴劇團的演出形式。當然寫戲評也要能夠為這齣戲找到解決之道,其實舞鈴劇團開發出各式配合技巧的新型扯鈴,到是可以參考加拿大的太陽劇團,簡化台詞甚至無須台詞,將扯鈴包裝成魔幻般的效果,來烘托出幾米繪本中充滿幻想與童趣的畫面。如果能拋開幾米繪本中的故事性,其實將整體演出變成像是街頭即興演出,成為另一種大型街頭秀,這種演出方式正是舞鈴劇團所擅長的,其實也未嘗不是不可。

    無論如何,戲是上演了!對於每日三場演出,對於演職員來說都是不輕鬆的挑戰,在欣賞表演結束後,給予掌聲的同時,大熊還是覺得導演該要為這齣戲負起所有的責任。

 P1120538.JPG

PS:為表示對演出者與著作權的尊重,大熊欣賞表演過程中沒有拍照與錄音,僅提供開演前舞台劇照一張,證明大熊到此一遊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熊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