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寶樟腦、蔗糖、茶葉,有人暱稱「樟糖茶」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有了新產品,當然隨著世代的變遷與產業的轉型,現在三寶僅存茶葉的這個部分,還名聞遐邇,許多陸客團來到台灣還指明一定要台灣茶,至於蔗糖的部分,也因為產業轉型,現在的糖幾乎都是進口的,而樟腦更因為石化產業的興起與山地林務的保護,樟腦使用範圍不停的縮小,產業也自然的不停縮小。

 

 話說東方人的生活幾乎和茶分不開來,看看這一次上海世博會的表演裡頭就有CHA(茶)的舞台劇,從茶樹的種類可以看出氣候,不同茶種有不同的製作手法,飲用又是一門學問,可看出各地不同的民族性與風俗性,總而言之說到茶大家都多少知道點,那麼台灣三寶的樟腦呢?

 

    國立台灣博物館承接起公賣局樟腦廠展場古蹟修復與再利用工程,初步規劃以產業史做為該展場的主題,台博主館辦理了「探索樟腦王國」特展,在公賣局樟腦廠展場尚未整修開放之前,搶先讓觀眾瞭解過去為台灣創造經濟奇蹟後的樟腦故事,展覽的主題設定範圍從樟樹的自然生態說起,一路介紹到煉樟的過程、產業設備與應用範圍,當然還包括了開樟拓墾的紀錄片以及正在修復的南門工廠(也就是未來的樟腦廠展場)的模型與相關文史資料。

 

 借用文建會的圖。台博館的樟腦工廠展示場就位在南昌路一段一號,前公賣總局的舊址,建築設計師與設計總統府的是同一人森山松之助,這個地方其實不難找,不過他在博愛特區的範圍內,加上後方緊鄰的就是總統的寓所,所以便衣特別多。台博館網站說2009要開幕,時間已經過完全沒消息,網路上的資料要不要改一下啊?

 

    台灣三寶中的蔗糖與茶葉展覽很多地方都辦過,規模有大有小介紹的範圍有的僅侷限一地,有的則是台灣通論。唯有樟腦的相關展覽,似乎是台博館第一次的展示,當蔗糖與茶葉的製成栽種較為你我所熟知後,三寶中的樟腦似乎就顯的較為陌生,當然看過展覽之後,就會知道當時負責墾樟的腦丁,基本上追逐著樟樹的生長而遷徙移動,與固定在一地生產的蔗糖與茶葉相較,更是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也似乎如此樟腦雖貴為三寶之一,人們對它的出現總是顯的陌生。展覽橫跨台博主館 101102展室,受限於場地使得展覽硬深深的切斷為二,不過規劃算是用心,一邊先介紹樟樹的自然生態、運用的生活實例,以及相關化學反應式及樟腦產品。另一邊則是介紹煉腦的過程、腦丁的生活以及樟腦產業的發展,無論是先看哪一邊的展示,基本上都還可以雙邊接軌沒有太大的問題,展室規劃上以綠色及土色大地色系為主,也恰如其份的反映出展覽的述求。

 

 

 展覽場一入口處的設計展示頗具巧思,樹頭加上未修飾的木頭,打上綠光的燈,營造出台灣茂密森林的感覺。

 

    不過其中有幾個展示大熊覺得可以做的更好,例如:採樟工具的展示放了許多伐木與運輸的工具,解說牌僅僅寫上工具名稱,對大熊這種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壓根無法想像這種工具該如何使用,是否可以在工具的旁邊或是另置展版,利用繪圖方式繪製出使用的方法。另外在「世界第一、台灣樟腦:樟腦對世界經濟史與台灣歷史的影響」這一個展區,將一些歷史照片以及圖表,利用畫框方式裝飾,企圖在該區營造出質感,卻偏偏在展示版後方裝上了閃爍的燈泡,其實大熊明白這樣的設計是為了突顯出主題—二次世界大戰砲火隆隆的意象,但是所有的燈泡閃爍的時間一致,看起來反而比較像是霓虹燈,而且這一區燈光較暗,外加較多的文字敘述以及圖表,說實話看起來真的是有吃力。另外紀錄片「台北樟腦祭」、「南進台灣」、「日警巡察蕃社」播映的地方有座椅,而影片「舊情綿綿:失去芬芳的樟腦業」、「話說台灣:製樟腦」播映的地方卻是連個靠的地方也沒有。另外描寫腦丁生活的展示中提及的焗腦歌,竟然在展示面版上沒有看見,倒是在這個區塊用竹籬笆圍起一個小區域,利用漫畫的形式出版《腦寮小故事》一書,從書中才得到比較多對於腦丁的相關概念。

 

 

 

 

  照片就是文章中所提的幾個可以做的更好的點,其實參觀的時候錯過了導覽解說的時間,其實這樣也好,好的展覽應該觀眾可以自行參觀,發現問題進一步去尋找答案,而大熊參觀的過程中,思索著如何讓展覽設計時可以做的更好的點,讓知識內容的傳達可以更快更清楚的讓觀眾瞭解。雖然有時候都是做完功課才去看展,到了現場似乎無法滿足大熊的標準,不過博物館迷人的地方就在於他有真實物件的呈設,文本與物件的契合讓學習者相互印證。

 

    展覽的最後兩區「南門工場:全台灣唯一的公營樟腦再製工廠」、「華山紅磚區:戰前台灣唯一的民營樟腦精製工廠」佔了展覽場不少空間,除了模型需要較大的展示空間之外,這兩區的展示品幾乎都是照片,文物也是沿著牆面擺放,相較之前的展示用了木頭切片、木製框架、樟樹樹頭等,這個部分感覺風格有斷差,另外南門工廠與華山紅磚區的介紹,幾乎以目前建築物外觀以及古蹟修復做為介紹的主題,與原本樟樹王國的設定似乎偏離了主題。

 

 在較暗的展覽場內,面版利用燈箱形式展出,可以讓參觀者將注意力集中在燈箱上頭,但是需要考量周遭環境。例如:其他展區都較為明亮的,唯有該區燈光較暗,使用燈箱的後果,就是參觀者的眼睛容易不適應。燈箱上盡量擺放圖片,不要有過多文字以免適得其反,觀眾長時間閱讀後會感到眼睛不適。最後的這兩個展區,跟周圍其他展區相比,因為燈箱使用關係,這一區突然亮了起來。不知道展場空間設計者是否有特殊考量?或是該區有大型建築模型,所以必需要有較亮的照明?

 

    其實整個展覽瑕不掩瑜,透過這個展覽搭配台博館所出版,戴寶村老師主筆的「世界第一 台灣樟腦」一書(這本書中有焗腦歌資料),其實對於台灣的樟腦產業,甚至其中包括了客家族群的遷移、原住民的被壓迫、清代與日據時代的專賣制度都有詳盡的描述。買本書搭配著看展覽,透過文物來實證歷史,真是人間一大快事。如果暑假期間想安排博物館參觀,在台北一大堆收費昂貴的特展(史博大三國、故宮西藏展、北美費城展與高耶提展、科教館巧克力展),大熊認真推薦這個展覽在暑假給大家,少少的二十元票價絕對讓你收穫滿滿。

 

 戴寶村老師所寫的《世界第一 台灣樟腦》一書封面,其實書中算是相當完整的介紹了樟腦產業,不過對於樟腦專賣的文章中,戴老師對清代的樟腦專賣其中就有官商勾結,到了日據時代變成了總督府重要的財源,顯然立場有輕重不同,另外書中沒有清楚寫到二戰後當樟腦產業走下坡後,相關的腦丁與腦商以及專賣事業又是如何面對這樣的變局。

 

想買《世界第一 台灣樟腦》一書的  可以按這裡

現代社會裡還堅持燻樟煉製的人  可以按這裡

關於「樟腦王國」特展的參觀資訊  可以按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熊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