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一篇不是要介紹這一部電影的劇情,網路上有很多影評不差大熊的介紹,雖然用了一些現代的觀點來包裝故事劇情還是有點老套,本來沒有要看卻看了「宅神」朱學恆(朱學恆文章連結:按我)的介紹,讓大熊好奇的想要進電影院去體會一下新的3D電影。

 

坦白說《阿凡達》的電影海報實在無法吸引我的興趣進入戲院,不過電影現在上映,有許多相關的預告片可從網路瞭解,這種海報反而呈現出這部電影後面想要說的更多故事。

 

    話說3D電影的技術並不是什麼新的發明,將兩台投影機配合偏光鏡系統,把左右眼畫面達成同步投影,搭配偏光眼鏡的使用就可以產生出3D立體效果的影像,不過因為放映時的角度與影像重疊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調整,對於以營利為主的電影院來說,不僅要多一套放映設備之外,連帶的還需要偏光眼鏡等相關配件搭配,加上放映時有角度的限制與影片製作品質不穩定,立體的電影大概都集中在遊樂場與博物館等設施,放映的影片也都是一般教育或是娛樂聲光刺激較強的片子。

 

2002年在故宮博物院所展出的《天可汗的世界-唐代文物大展》,文物主要借至西安十四間博物館的館藏,當時由中國時報與故宮合作之外,還請交大的劉育東教授做了一個《虛擬長安》的3D電腦動畫,內容主要描述打馬球、各國使節見天可汗、投壺、胡旋舞等情節,參觀者需要戴3D眼鏡,猶記得當時展覽最後一天最後一場次放映,因為人數過多3D眼鏡根本不夠發也不可能在加映場次,幸好大熊我靈機一動,將兩台放映機關掉一台,讓沒有眼鏡的人也可以看到影片。

 

    但是時代在進步,科技也在進步。當網路普及下載變的輕鬆之後,盜版就在虛擬的空間網路之中四處流竄,首當其衝的就是娛樂事業,此時電影工業想起了被遺忘許久的3D電影,特殊的放映系統與聲光效果,需要搭配特殊的硬體,成了防範盜版的絕佳武器,於是電影工業開始進化,《阿凡達》(Avatar)的出現象徵宣告3D數位時代的來臨。

    那麼博物館在這一波電影革命中有受到衝擊嗎?2005年全美國數位3D的電影院不到一百家,然後到今年《阿凡達》上映之前,全美國已經增加到三千多家,這僅是美國的數據,於是全世界~不~看看台灣就好,幾乎大一點的電影院就有一廳是數位3D電影的設備,這表示什麼?表示觀眾如果想看3D立體電影,以前要到博物館才可以看的到,現在一般的戲院也可以看到了!換句話說獨特的立體電影硬體設備,已經不是博物館獨屬專有。而院線片開始數位3D這又表示什麼?表示電影內容製作上,從科幻、恐怖、動作、溫馨等劇情電影都可以拍攝,原本龐大的電影工業製作群,現在做了些許的「路線修正」朝向3D的方向前進。

 

不要懷疑你的眼睛,科博館卻實在太空劇場推出過這支《藍天鐵翼》的IMAX影片,內容描述美軍在一場名為「紅旗軍演」中的軍事活動,片中飛彈亂炸火花四濺,當大熊看完後只有一句話,美軍的戰鬥力真強!這支影片除了提供頂級聲光娛樂之外,也教育我們不要輕易惹美軍生氣。

 

    寫到這裡相信你已經發現不對勁的地方,博物館該要如何面對這一波的挑戰。更讓博物館人憂心的還在後面,新一代的立體技術採用電子式的眼鏡,用快速切換左右邊鏡片的透明度來達到左右眼看到不一樣的影像的效果,比起傳統紙製偏光眼鏡的方式,突破了觀賞死角的問題。

 

感謝熊嫂擺了一個這麼帥的姿勢來展現出3D眼鏡不凡的聲勢,可惜3D眼鏡設計的對戴眼鏡的人不太友善,怎麼戴就是會一直往下滑動,還有入口處發眼鏡的工作人員不需要對著我一直喊遺失照價賠償弄得大熊好像會把眼鏡搞丟一樣!

 

    看完午夜場電影後已經是凌晨兩點,畫面中栩栩如生的虛擬世界,確實觸動大熊的視覺震撼,但是更讓大熊從另一個身份—博物館人去思索,當博物館劇場面臨到設備老舊,沒有新的影片可以採購播映時,該要如何去進行更新?一旦變動後,劇場有多少同仁要被迫離開熟悉數年的放映工作?或是花費千萬更替設備在換湯不換藥的狀況下繼續放映?亦或是追逐科技斥資改良,追隨市場主流?又或是經費投資拍攝自製影片,成為本館研究成果的展示櫥窗?

 

某個博物館裡的環境劇場,今年花了四千萬做軟硬體更新,內容以最熱門的全球暖化做為議題。大熊對這個環境劇場更新是有一點小意見,這種1992年西班牙巴塞隆納世界博覽會使用的全世界最早360°環形多媒體劇場,在演出方式不變之下,硬體換湯不換藥的更新設備後,對觀眾而言還有吸引力嗎?另外全球暖化的影片內容,國外團隊有專門研究後所拍攝影片,內容比起這個劇場內胡亂剪輯,毫無章法傳達主題的影片,教育意義要來的大的多吧!

 

    三更半夜~大熊一定是想睡了,才又在胡言亂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熊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