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劇場看暌違三年再創作的李國修作品屏風表演班的「六義幫」,全劇近兩小時半的演出,讓我看的實在很不滿意,也許進劇院之前對這齣新戲所抱的期望過高,所以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為何我如此說,請聽我慢慢道來。

    六義幫劇情用三段故事串連,上海黑社會老大杜月笙在青幫的崛起,日據時代廖添丁的劫富濟貧,以及六零年代西門町的青少年的集結聚幫,藉由主角小鄧在誤殺友人二十年後的回憶,將三段看似不相關的故事,在舞台上利用不暗燈不落幕的電影手法呈現,對於在技術上的這一點挑戰與突破,我認為相當勇敢也值得嘉許,可惜在劇本上過於零散的片段以及三段時空密集頻繁交錯,在舞台上的技術人員真的是忙翻天,也在看戲的同時情緒上容易中斷。

    最後火拼的燈光意象也不容易懂,瞬間亮起的白光與停止動作的演員,在舞台上所做出的靜止畫面,這種利用電影上常見的停格畫面,導演要訴說什麼或是要暗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三次的靜止畫面,以及開場前舞台上青幫入門儀式,中場休息幫派火拼的場面,我看不出要交代的事或是另有含意。當場域地點及時光變化的同時,多媒體的投影大幕做了有效作用與效果,唯一讓人覺得突兀的是廖添丁變裝遭到識破後,飛簷走壁逃離日警追捕時,出現那個比例與造型好笑的電腦動畫廖添丁,讓廖添丁眼見兄弟黑狗、添壽被日警拘捕,心愛的歌伎阿乖又犧牲性命助他逃亡下,那種兄弟情與愛情的堆疊,在電腦動畫廖添丁出現後,全部消失不見。

    而方文山扮演的廖添丁真的是看不出來特色,念詞與動作基本上都很糟糕,方文山扮演三個角色:廖添丁、畫電影看板的學徒阿文、青幫壓貨領頭,三個角色三個時代,個性都不一樣,卻被方文山演成三個一個樣算你厲害。之前大熊文章提及邀請電視影星演出舞台劇,刺激票房增加話題性等議題,在「六義幫」中的王仁甫、夏于喬表現不錯,有演技有外型,只是跟其他舞台劇的演員對戲,可以看出來在演出的呈現上還是有落差。演員部分的邀請了六位小朋友擔任劇中重要的角色演出,我無法想像在舞台畫面上呈現么妹牽著饅頭,展現那段純純的愛時,么妹整整高饅頭快要一個頭,像是一個姊姊牽著弟弟。我感覺不到純純的愛,而是年紀差很多的姊弟戀,既使導演在節目單上寫著是小鄧二十年後的回憶,所以記憶停格在二十年前饅頭的模樣,但是「柯南配小蘭」的畫面在舞台上只有怪異。另外諾大的舞台,所有的兒童演員進出幾乎都用跑的,說話的口條一聽,大熊就猜到是台北曲藝團的兒童咖出來的(因為其中一位演員朱德剛是台北曲藝團成員),接下來的畫面你大概可以想像,這群小演員們的演出實在是很像朗讀一樣。

    最後說說整齣劇,登場人物的眾多以及上半場的節奏過慢,讓人陷入一種八點檔的錯覺,上海段故事中,杜月笙與九妹的故事用一段話帶過,看不到杜月笙在滷蛋師兄與九妹之間的掙扎,藉以突顯出他冷血無情的一面。杜月笙與師娘之間的曖昧,也不見有後來的交代。日據時代段故事中,廖添丁的演技讓這一段整個報銷,外加蹩腳的武打武術設計,白白浪費了這個好故事。最後西門町段的故事,小鄧二十年後的舊地重遊與故人相逢,安排的牽強,結束的潦草。

    屏風表演班2008年的兩齣新戲,似乎都無法再超越過去的顛峰,前台正在推2009年的公演戲碼「北極光」,又是舊戲碼重演。我想我就用「六義幫」裡的經典台詞來說,『我們還能失去什麼?』如果要用簡單的評語先說明這齣戲,就這麼說好了。「京劇啟示錄」記載了李國修的父親,「女兒紅」書寫了李國修的母親,用人的一生來創作一齣戲,相較「六義幫」之下的所謂的英雄氣概,僅是在大時代環境下的兒戲。

IMAGE_124IMAGE_125 ← 前台放置提供攝影的大看板以及憑票贈送的六義幫徽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熊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