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戲戲坊 —重溫舊夢 二觀 表演工作坊《如夢之夢》觀後感

 

   堪稱是台灣劇場最傳奇的劇作,也是大熊認為表坊僅次於《那一夜 我們說相聲》值得再看的戲。只是第二次觀看,在劇本上的一些處理,讓人對於劇中的某些角色,似乎剝離了情感上的投射,變的過於天真。本篇心得文將從本劇多面探討,試圖從多元不同角度來觀看這齣長達八小時的史詩舞台劇。

 

 

 

「夢中夢」與「劇中劇」

 

   《如夢之夢》劇本大意說了一位醫生聽五號病人說故事,而五號病人的故事又連結到顧香蘭的故事,最後將這兩個看似不相干的人,透過最後生命的結束,說明了人對命運與生活的感受。在節目單中說明了這樣的一個發想,來至於賴聲川老師許多生活的吉光片羽,在一次印度的旅程之中將他們環環套接,成為本劇的主要結構,事實上「夢中夢」的劇本結構,類似於「劇中劇」的劇本編寫,不過有意思的是「劇中劇」劇本的編寫上,需要處理角色的衝突,演員在台下是分,上台是合,營造出高反差才能突顯出效果,而「夢中夢」的編寫就顯的比較天馬行空,畢竟他是個夢,在任何角度上都是可以被許可的。聰明的賴聲川老師在劇中添入了人對生命的看法,融入老莊思想與天命不可為等哲學思想,巧妙的修補了在劇本上若干的不合理與跳接之處,而整劇呈現手法透過多人飾演同一角,以及當事人旁白口述,呈現出本劇獨有的氛圍。

 

    不過這種在劇場製作出類似電視上類戲劇節目的感覺,讓觀眾的情緒有時在銜接上容易斷點,加上此劇有些演員的外型落差頗大,共飾一角的情況下讓人不免遲疑!像是飾演醫生A的李宇春,高大短髮俐落的造型,與另一位飾演醫生B的趙蕙梓的造型上落差極大,在本劇的一開始,讓不熟悉本劇呈現方式的觀眾,要先花一點時間適應。另外幾位配角卻是因為外型上過於接近,反而讓人分不清楚,像是有兩位男演員王鶴鳴與傅興,兩位都頂著大光頭,大熊推估可能是上一齣戲是清裝劇,所以剃了頭方便梳畫。演員都是一時之選,不過超過八成是中國演員,如此選角結果也不意外,此次該劇定調為亞太巡迴,除台北之外,絕大部分的巡迴演出地點多在大陸,選用較高知名度的內地演員,是比較容易有好的票房與先行宣傳效果。

 

    不過大熊認為該劇在設定上,是以台北當作是出發點,經過法國到上海再回到台北,幾位主要角色包括醫生、五號病人至少是可以肯定是台灣人,上半場的場景設定幾乎都是台北,但飾演醫生的李宇春與五號病人的胡歌,講起話來顯的癟扭,或許其他城市觀眾感受不深,但在台灣就是顯的奇怪。更怪的在後面,劇中設定北京姑娘-江紅一角,卻是台灣演員徐堰鈴擔綱演出。有點搞不清楚選角的邏輯,徐堰鈴老師或許還可以說的通,畢竟他參與了三次《如夢之夢》的演出,但是李宇春與胡歌就真不懂了!

 

 

 

江紅太天真!

 

    2013年的《如夢之夢》江紅如何到法國?劇本安排上傳達了他當年跟著男友搭船偷渡,一路上的顛簸卻因為船上氣窗未開,導致偷渡客全都死亡,唯獨他一人存活,輾轉來到法國後,失魂落魄不願意面對過去。但事實上2005年之前《如夢之夢》的版本,江紅是中央藝術學院學生,參加了六四天安門學生運動後,逃出中國輾轉來到法國,劇本的變動著實不小,這牽動著演員的詮釋這個角色以及角色的發展,尤其2013年版的偷渡,花了一點時間來說明偷渡的經過與遭遇,但是牽強附會說服力實在差的可以,人為何偷渡?不外乎為了錢、求學、工作,直白點說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環境與生存機會,但是2013年版的江紅說明,她的男友說要帶她去一個地方,跳上了往中亞的火車轉乘了船,結果與船上水手起了衝突,發生了窒息死亡的意外。這樣的偷渡動機,令人咋舌到完全不敢相信,彷彿2005年版的江紅是個知道自己做什麼的大學生,2013年版的江紅天真的讓人不敢置信,然後很難想像如此天真的江紅在面臨偷渡慘案發生後,在法國是如何能自立自強的勇敢活下去,或許人在面臨重大危機之後,心境與心態上會有180度的轉變,但是2005年版與2013年版的江紅,我卻看不出其中的差異性,當然劇本會改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畢竟在大陸出資以及演員多為大陸演員,外加2013年版為亞太巡迴(包括北京、深圳、烏鎮等地),避開六四議題有不得已的苦衷,不過改成偷渡窒息慘案,實在是很不合邏輯也很爛。

 

 

 

關於顧香蘭的轉注與假借

 

    在節目單裡面,賴聲川老師提到《如夢之夢》的出現,是他在過去多年生活經驗的片段交錯組合而成,他提到了很多片段都出現在劇中顧香蘭的橋段,事實上顧香蘭角色的原型人物,因該就是民初潘玉良的剪影,賴聲川老師透過「三分真實,七分虛構」的方法,創造了這個夢中夢的主要角色。出身青樓的潘良玉,在潘贊化的贖身之下學習畫作,最後官費赴法留學,在藝術上有了傑出的成就。這與劇中顧香蘭的遭遇幾乎如初一轍。潘玉良終生未生育,除了自己早年坎坷的身世之外,有擔心孩子會遭受異樣眼光,從潘玉良的一些畫作中可以感受到他對親情的渴望。顧香蘭也是一樣,只不過他將這份對孩子與親情的渴望,轉成後來愛瑪家照顧雙胞胎姊弟的保母工作,關於顧香蘭與潘玉良之間有太多的雷同。

 

    這種的轉注與假借,讓人分不清五號病人與顧香蘭之間的關係,影射的是潘玉良的生平還是另外再創一個新的故事,五號病人的角色顯的尷尬,若非最後顧香蘭生命結束前的一番話語,讓五號病人也所頓悟,前後劇情再次串接起來,誠如幾位看過本劇的同學與同事,都認為這齣戲不需要花到八個小時的時間,四個小時就可以搞定了!大熊思緒較慢,如今第二回看戲也有這番感受,但是或許這長達八小時的戲,就是讓人陷落在夢境之中,才會無法自拔!這是雙面刃兩難問題,究竟考驗的是觀眾與演員的耐力,還是藝術呈現的完整性?

 

 

 

結語

 

    《如夢之夢》確實是一部需要欣賞的舞台劇,當別人說起至少你要聽過他,他的故事並沒有特別獨到的地方,整齣戲的長度與特殊的舞台結構設計,是這齣戲值得一看的地方,他突破了一般人對舞台的概念,也打破了舞台劇長度的極限(雖然後來台南人劇團有更長的戲),如果你還未見過,建議你一看...但就僅這麼一看即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熊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