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迪歐‧莫迪里亞尼(Amedeo Modigliani1884/7/121920/1/24)是大熊在西洋美術史裡最喜歡的藝術家,也正因為如此只要有莫迪里亞尼的作品來台,基本上大熊都不會錯過,那怕只有一件作品,我也心甘情願的掏出錢買票進去看,知道高美館舉辦了「莫迪里亞尼與他的朋友 藝漾眷戀」特展後,早早就買了預售票。本想利用參加妹妹的高雄婚禮順道參觀,但是繁忙的婚禮根本無法脫身,直到日前休假才特別為了這個展覽專程到高雄一趟。

P1150129.JPG  

↑ 跟所有收費特展一樣,展場內禁止設影,所以只能在外頭拍拍過過乾癮。坦白說展覽場不能攝影,但是大熊我還是透過萬能的Google大神,找到了我寫部落格所需要的照片。拍與不拍對沒有要做商業用途的我來說,其實沒差只是展覽空間的佈局與平面空間的設計沒法子留下紀錄。

      這位猶太裔的義大利人,流浪到法國巴黎討生活,與這些來至異鄉的藝術家們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人生短短的三十六載,留給世人無限的感嘆。也正因為他結束的突然,像是傳奇的一生開始引起大眾的追逐,當大熊看見展覽面版上寫著莫迪里亞尼死後,大家開始回想與他的接觸,撰寫回憶錄甚至模仿他的畫風,以致市場上莫迪里亞尼的假畫贗品特別的多。不禁感慨萬千,莫迪里亞尼若是地下有知,不知該笑還是該哭?

fang_mask_small.jpg  

一般咸信莫迪里亞尼的創作風格,受到非洲原始藝術面具的影響,其中加彭的芳族面具,其面具造型刻意拉長面目形象,相信莫迪里亞尼曾經對此原民藝術做過功課下過功夫。

    由於莫迪里亞尼的作品數量不多,外加有許多畫作是私人收藏,國際間想辦關於莫迪里亞尼的相關展覽,也通常面臨到借不到畫的窘境,高美館這一次的展覽主要針對莫迪里亞尼的一生做為展覽主軸,而非將焦點集中在他的創作技巧與藝術成就之上,所以展覽場的面版書寫,採用編年史的方式打從出生開始寫到死亡,當然除了寫上生平大事記之外,面版上採用了他人的敘述,用另一個顏色來做「補遺」的敘述,這樣的結果是大量的文字湧現在面版之上,現場的觀眾幾乎停留在面版的時間比畫作、展品本身還長。主辦單位還十分的貼心,在每張作品的解說牌裡,盡量標示出最完整的資訊,例如:一張素描標題是《馬勒娜的肖像》,下面寫著「瑪麗‧馬勒娜(1892-1984,俄羅斯藝術家,迪雅哥‧里維拉的女友,與之育有一女)」,大面版文字已經多得不得了了,結果小解說牌文字上仍躲不過文字的轟炸。大熊猜想莫迪里亞尼較少為國人所知,策展人利用生平介紹最為人所知的方式來介紹這位畫家,多少有考量到觀眾需求,所以寫得特別詳細,也無形中透露出國人對西洋美術史的瞭解還停留在印象派與畢卡索。

P1150129-1.jpg 

↑ 上一張照片局部放大給你看,光一個入口的大看板,就用了一大堆的字,密密麻麻像是螞蟻一樣,展覽場內的解說內容就是這種風格。

    展示空間的佈局設計頗有創意,利用了紅白二色的方法來佈局,一面牆是全白一面牆是全紅,延緩了觀眾「博物館疲勞症候群」的發作時間(確實面版文字以及作品總數過多),此外,莫迪里亞尼是義大利人,空間設計在這個地方上有了著墨,展覽場內搭了一個羅馬式的牌坊,以及在牆面上挖了一個歌德式的窗框,這個歌德式窗框的巧思,真的替兩個作品加了不少分數,因為透過窗框一邊看過去是Moise Kisling的作品《蒙巴納斯的琪琪》,另一邊看過去是莫迪里亞尼的妻子珍妮·艾布戴妮(Jeanne Hebuterne)的波西米亞風格裝扮的照片。一個好的畫框可以突顯出好的作品,這個歌德式窗框將兩件作品變成了「畫中畫」的感覺,搭配美術館燈光以及展覽場的自然景深,感覺畫中人物栩栩如生。展場最後則是此次展覽的重頭畫作《瘦長的大裸女像(賽琳‧霍華)》所在之處,莫迪里亞尼創作此畫舉辦畫展,就受到當時社會輿論的批判,迫於經濟壓力與警察登門拜訪,最後這個個展草草結束。沒想到高美館在宣傳時,也運用了這一幅圖做為是公車車廂廣告展覽宣傳的主打星,結果被家長投書建議,高美館只好緊急下架。更有趣的是展場內在這一幅畫的旁邊,加註寫了警語「十二歲以下孩童,建議家長陪同觀賞」,整個展覽場比起這幅《瘦長的大裸女像(賽琳‧霍華)》更裸露的作品也不少,像是前述所提的Moise Kisling的《蒙巴納斯的琪琪》,其裸露程度以及模特兒所擺的姿態,在大熊眼裡看起來情色指數更高,單單僅有這一幅畫加註警語,也實在是妙的可以。

蒙巴那斯的琪琪.jpg  

venere_di_urbino.jpg

↑第一張是Moise Kisling《蒙巴納斯的琪琪》,第二張是提香(Tiziano Vecellio)《烏爾比諾的維納斯》,各位觀眾有無注意到兩張圖在構圖上與模特兒所擺的姿勢如出一轍? 

     展覽場的多媒體播映室,內容則是高美館自製的影片,內容上以此次展覽作品為主,簡單介紹每件作品並穿插莫迪里亞尼生平梗概,其實多媒體的內容自製要給策展人更多的鼓勵,受限於觀眾參觀時間與所有權的問題,有許多的展覽的多媒體選擇利用市場現有的影片或是搭配國外展覽所拍攝的影片。鮮少從本土或是館方的角度出發,大熊看了很多的展覽發現在影片放映的這件事上,越來越顯的重要,泰半現在的人受到電視、電影、網路等影響,在「沒圖沒真相」的理論之下,影片的重要性更是不可言喻,只是影片的內容往往聊備一格,讓有心的觀眾多少有點失望。另外讓人感到失望的,就是展覽最後的103展間後段出口處,一張佈滿許多字的大圖輸出橫空出世的貼在一個完全沒裝修過的牆面上,如果在順著走下去就離開展覽場了,感覺後面多媒體播映室前的空間,實在是處理的不太理想,展覽場設計的十分美觀,結果確在這個地方有點虎頭蛇尾。

Modigliani_Reclining_Nude.jpg  

P1150133.JPG  

↑被換掉《瘦長的大裸女像(賽琳‧霍華)》的宣傳就由這一張《圍著白頭巾的年輕女孩》上場代打。

    步出展覽場之後,前往賣店逛逛發現這一次的紀念品真的是少的可憐,出版品也僅僅只有一本導覽手冊,大熊本抱持著本展紀念品購買預算無上限,結果想買的圖錄也沒有出版,單張複製畫也沒有,海報似乎僅拿到一張圖片的授權,小筆記本樣式僅有兩種,進口的明信片看起來也非是針對本次展覽而製作。也許此次展覽多為素描、草圖廠商也覺得製成商品賣相不佳而卻步投資。

   提到美術館的展覽評論,還是要回到作品的本身來討論,這一次的展覽以照片數量最多,其次是莫迪里亞尼的素描、草圖作品,再次是與莫迪里亞尼相關的朋友包括學生時期的師長、同學作品,以及「巴黎畫派」的成員作品,最後才是莫迪里亞尼的雕塑與油畫作品。說實話看起來有點不過癮,整個展覽有點「地方包圍中央」的感覺,反而大熊看完展覽後,對於Moise Kisling ( 1891~ 1953)的認識都快比莫迪里亞尼來的多。另外展覽介紹畫家一生,整個展覽的結束就在畫家死亡後劃下句點,展覽似乎少了點延續,例如:像是對後世其他畫家的影響性等這一類相關的藝術史軼事。

F200511031432082017231511.jpg  

像是林風眠的畫作就受到莫迪里亞尼的啟發與影響,只不過莫迪里亞尼原本空洞的雙眼,林風眠改為東方的鳳眼,不過在拉長的身體與細長的脖子,仍可以感受到林風眠師法莫迪里亞尼的風格。

    在過去很多人認為莫迪里亞尼的藝術成就,在於他放浪不羈的傳奇一生,事實上莫迪里亞尼的藝術風格,從早期與布朗庫西的學習與受非洲原始藝術的影響之下,逐漸展開新的嘗試摸索與創作,之後因戰爭而使得雕塑材料難以購得,迫使莫迪里亞尼的藝術創作形式轉換到繪畫領域,並把雕塑風格概念帶入繪畫之中,至此莫迪里亞尼已經發展出獨特繪畫風格,雖然一生只研究人物畫像這一件事,但在極為雷同的人物圖象裡,還能辨別出畫中人物的冷漠、驕傲、孤獨這種種近代社會人所畏懼與感到恐慌的心魔,這正是莫迪里亞尼在病痛纏身與受盡冷暖之後,在藝術上「道」與「藝」與創作上「中心思想」的完整性不可缺少的一環,非莫迪里亞尼而無人能達此峰頂,在「巴黎畫派」群雄之中堪稱翹楚,可惜「蒙巴納斯王子」璀璨而早夭,未能多帶給世人更多洞悉人性的作品。

jeanne_hebuterne.jpg  

這張就是莫迪里亞尼妻子珍妮·艾布戴妮(Jeanne Hebuterne)著波西米亞風格裝扮的照片,也是大熊文中所提歌德式窗框另一頭的作品。珍妮在莫迪里亞尼過世後的第二天,帶著懷著九個月的身孕跳樓殉情,為傳奇的莫迪里亞尼一生更添一則淒美的愛情樂章。

       高美館有限的經費裡,能辦出這樣的展覽,相較其他美術館&博物館與民間媒體合辦展覽的趨勢看來,高美館的努力確實要給他掌聲鼓勵鼓勵,大熊近八年沒有參觀高美館,高敞而寬闊的展示場,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展示空間。期待高美館能繼續有好展覽,嘉惠南台灣的美術愛好者。

莫迪里亞尼自拍.jpg  

科博館幾年前辦過「這張臉‧那張臉」特展,裡頭就台機器可以自拍後套用藝術家繪畫風格,其中就有莫迪里亞尼風格可以選擇,這一張就是大熊當時自拍後電腦模擬出來莫迪里亞尼為我所繪製的人像畫,科技真的是太神奇了!

延伸閱讀:

(典藏今藝術:形式與情色:莫迪里亞尼看的是自己的內心世界)http://city.udn.com/3581/1027372?tpno=29&cate_no=0

藝有靈犀一點通--介紹中西兩位畫家林風眠與莫迪里亞尼http://shyurj.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_912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熊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