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字子久,別號大癡道人。在中國藝術史上,他是元代重要的代表畫家,根據大熊的中國藝術史啟蒙書(李霖燦老師的《中國美術史稿》&石守謙老師的《中國古代繪畫名品》)裡頭都提到了這一位畫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元代的山水畫,在趙孟頫提倡「以書入畫」概念之下,元代的繪畫擺脫了宋代畫院裡職業畫家風格,走出以文人書法、筆墨、思考為主的特殊畫風,形成中國藝術史上獨樹一格的文人畫濫觴開始。而元代四大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黃公望居於首位,除了年紀較長之外,他精通儒釋道三教教義,口才極佳,不吝給後生晚輩指教,黃公望傳奇的一生與富春山居圖火殉與錯認兩段故事,讓這個展覽未演先轟動,加上中共總理溫家寶表示不計任何代價,全力促成分隔海峽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於是在1650年雲起樓主人吳洪裕火殉富春山居圖,造成前段〈剰山圖〉與後段〈富春山居〉自此分隔,350年後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1008131809b9d898d0b281cbf0.jpg  

↑〈剰山圖〉前段的黃公望圖像,後人根據歷來對於黃公望的描述所繪製出的作品,從圖像中可以感受窮極一生探索繪製出〈富春山居〉的學道之人黃公望,他仙風道骨與品行高尚的形象。

    要去看這個展覽之前,已經先行在土豆網上看了蔣勳老師的演講,對富春山居圖的背景故事有了較細節的瞭解,緊接著委託在故宮上班的老王幫我購買了圖錄書籍,然後翻出大熊的中國藝術史啟蒙書先預習,再讀過購買回來的藝術專書,稍微複習一下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與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說了些什麼,然後再去故宮看展覽。功課做到這裡要感謝博研所一分同學的提醒,說了這個展覽的參觀需要排隊,以及老王的叮嚀故宮現在已經被陸客給佔領了,要不就趕早要不就趕晚,大熊挑了下午時段參觀,整整兩個半小時的參觀,心境上像是洗了一場三溫暖。富春山居這幅畫可以分三個部分來談,第一個畫家黃公望創作這幅畫時的心境,第二個是這幅畫在中國藝術史上扮演的重要地位,第三個是這幅畫傳世歷經巧取豪敓的紛紛擾擾。

00083662_201105250818M.jpg  

必需坦白說,聽蔣勳老師的演講是很快的能吸收到知識,但是卻往往在欣賞作品的時候少了那麼一點自己感動自己的感覺,多半看到畫卻是想到蔣勳老師的說法、故事、哲學、態度,所以大熊其實做完功課後,都會觀照一下自己的生命價值觀,這樣才能在這件作品上找到歸屬感。

蔣勳老師土豆網演講網址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mnYVqyTWs/

    黃公望其實本名陸堅,因家貧過繼給黃家當養子,黃家的大家長已經年事很高,總算盼到了有男丁傳承家業於是改名為黃公望,字子久。有「黃公望子久矣」的意思在裡頭,黃公望十二歲時就參加了國家級的神童科考試,用現在的眼光角度來看就是天才兒童,但是天才不見得對官場的進退黑暗有所瞭解,尤其是黃公望所擔任的官職負責的是稅賦工作,四十五歲因為長官處理稅賦不當及強佔民產,黃公望受到牽連鋃鐺入獄,從昔日的神童轉成階下囚,心境上受到的衝擊進而的轉變與感觸,可想而知對後半生起了很大的影響。出獄獲釋後,棄絕官宦之路,跟隨江南全真教金蓬頭道士學道,從黃公望道號為「大癡」,不難想像前半生的榮華富貴汲汲營營,對大癡道人來說彷彿昨日雲煙。遲至五十歲才開始作畫,而〈富春山居〉創作時,黃公望已經高齡七十九了,當時黃公望與師弟鄭玄輔(道號「無用」)一同回到富春一帶雲遊旅行,無用師請求師兄大癡道人繪製一幅畫給他,花了三四年的時間,此畫仍未完成,最後無用師擔心有人會來搶這幅佳作,大癡道人可能拗不過師弟要求,在畫作還沒全部完成之際,先在畫作後方為這幅畫寫下了題識。……今特取回行李之中,早晚得暇,當為著筆,無用過慮,有巧取豪敓者俾先識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難也。……

untitled.bmp  

黃公望〈富春山水〉卷後的題識全文,從文中即可得知黃公望當時創作這幅作品時的環境背景。

    黃公望雖然是全真教道士,但在〈富春山居〉的題識中,有四個字猶如禪宗棒喝一般,就是「無用過慮」這四個字,無用指的當然是黃公望的師弟,過慮是師弟為了這幅畫的完稿已經煩惱過了頭(其實黃公望已經在早晚得暇之際,有空就在畫畫了!)四個字合起來就一語雙關,好像可以說「無用師你想太多了!」,又好像可以說「不需要太擔心啦!」用編劇的角度來看,黃公望彷彿用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看著這個年紀比他輕的師弟,但是歲數也不小的無用師。用潛台詞的方法說「師弟你不是道號無用,都不為世俗所用,又為何被世俗羈絆?」「師弟啊!你我歲數都不小了!就算擁有又能夠擁有多久?」至於有巧取豪敓者那又如何?別忘記黃公望是名全真教道士,平日賣卜為生,是否黃公望在創作完成之後,特別為這幅畫占了個卜,已經瞭解這幅畫將會歷經滄桑發生巧取豪敓之事?而庶使知其成就之難也,則是想告訴後世看畫的人,這幅畫畫的是一幅山水但實際上一個生命,縱觀人生短暫但天地無限,有如蘇軾在赤壁賦中寫到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P1150320-1.jpg  

大熊最喜歡〈富春山水〉中的這魚舟,悠然自得不急不徐,智者垂釣願者上鉤。

    至於〈富春山居〉在藝術上的地位又該如何解釋?根據研究顯示歷朝歷代以來臨摹〈富春山居〉的名家作品超過二十幅,若非經典之作怎會有後世畫家不斷臨摹描繪?事實上從〈富春山居〉作品後面文人墨客的跋尾,就可以知道這件作品的重要性。「……天真爛漫,復極精能。展之得三丈許,應接不暇……」(董其昌),「……每對知者論子久畫,書中之右軍也,聖矣,至若富春山圖,筆端變化鼓舞,又右軍之蘭亭也,聖而神矣……」(鄒之麟)其實〈富春山居〉長卷的形式,在觀賞的過程之中,卷軸又左向右轉動,在觀畫者眼前的長度始終約莫一百公分左右,許多人將欣賞長卷的方法譬喻成現在的電影,在畫面不停流動之下,畫面上的人物會重複出現,這並非是畫家繪製錯誤,而是在剛剛消失在卷軸的人,走到了下一個時空場景。〈富春山居〉突破了傳統長卷的視角,在全卷六紙相接的佈局從〈剩山圖〉的大山山勢分三道緩坡而下,屋舍林木溪谷山腳交錯,遠方用淡墨佈局引出〈富春山居〉後的開闊江面的伏筆,可惜火殉之後,中間仍有遺失部分,參考沈周、張宏或是〈子明卷〉的內容,推測在〈剩山圖〉與〈富春山居〉之間,山勢其中一脈延伸至江中成為半島,拉出開闊江面。畫作之中出現大量留白表現出江面浩浩湯湯,僅有靠近觀者的畫作下緣用柳、松、假石、屋舍等襯托出江面的寬闊。隨後畫面出現聳天高峰,山的高度超過了畫軸看不到峰頂讓人望之儼然,黃公望巧妙利用樹林與藏於層峰之間的屋舍,軟化佈局在畫中的高山一側,另一側則山勢陡峭接連襯托畫作中段稜峰迭降,後端淡墨畫出遠方山頭,營造出層山推疊之感。此段正符合黃公望在題識中提到「……援筆寫成此卷,興之所致,不覺亹亹布置如許。……」之前提到黃公望先寫了題識之後,此畫仍持續創作,至少可知寫題識時,第二紙與第三紙的內容已經完成了。

P1150322.JPG  

聳天高峰之下,更顯的魚舟之渺小。黃公望在《寫山水訣》中寫到「山頭要折搭轉換。山脈皆順。此活法也。衆峯如相揖遜。萬樹相從。如大軍領卒。森然有不可犯之色。此寫眞山之形也。」「山坡中可以置屋舎。水中可置小艇。從此有生氣。山腰用雲氣。見得山勢高不可測。」在畫作中的此段皆可得到印證。

    第四紙緊接著將山向畫面中段推移,江面由畫作下方出現,山一直往上(後)退,水面開始開闊,畫面又開始出現留白,江中出現小舟漁人,一葉扁舟一人頭戴斗笠怡然自得的垂釣,黃公望在這裡畫了一棵打橫的松樹,讓大熊想起了在日本的MIHO美術館裡的那棵迎客松,巧的是這棵松樹的後方是個草亭,草亭內有一個讀書人面對著江邊正在讀書,夾在漁人與讀書人的中間,除了這棵松樹之外江面上還有一群鴨子。這暗示著什麼?黃公望已經七十九的高齡,畫到這裡畫家心裡頭是怎麼想的?妙的是畫卷繼續轉動,在草亭之後的江面又出現了一葉扁舟一位漁人佈局與前一個完全相同。是否黃公望在長卷流動的觀賞形式裡,暗示著時光的流逝,讀書人追求功名在「寒窗苦讀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之後,草亭仍在漁人仍在,讀書人何在?是位居人臣上還是階下之囚?還是正在觀畫的你我?畫中的迎客松與鴨子是否又暗示著官場上的送往迎來與人世的紛擾雜沓。後接第五紙遠山消逝近岸平坡疏林,近岸疏林個體放大,平坡連綿橫貫第五紙,在等寬的畫軸上江面雖仍是空白,但在此已非開闊無限,畫家將江水侷限在有限的畫軸,透過放大的疏林,黃公望似乎有意在這裡將天地、水岸做一個平衡性的傳達,平坡拉長成為橫貫在畫作中央的沙洲,將水面一分為二,沙洲上岸芷汀蘭,郁郁青青。最末六紙則於畫中在突起一座大山,做為最後畫面的結束,不過黃公望在最後刻意留白了一段,讓江水橫溢在畫面之上,從畫卷一開始的雄山盤據到最後又歸於江水一片,畫的是山水寫的卻是人間事。

P1150326.JPG  

畫作一卷留下大片空白,留給觀畫者無限的想像。《寫山水訣》中寫到「遠水無痕。遠人無目。」對照畫作此段,觀照人生是否過往恩怨如同遠水,昔日仇敵如同遠人?

    最後要談的就是這幅畫傳世歷經巧取豪敓的紛紛擾擾。歷史上許多名人擁有過這張畫作,沈周是其中最為苦情的代表人物,他曾擁有這幅畫卷,卻請人提跋時遭到變賣,而後打聽到這幅畫卷的落在一位節度使手上,沈周籌金不足無法買回。只能憑藉著自己對於〈富春山居〉的印象,背臨了一幅〈仿富春山居圖〉但是畢竟只憑藉著印象,畫作與真跡之間仍有不小差異,不過若非愛物心切,畫家怎會絞盡腦汁用盡功夫把畫作背臨。更弔詭的是這幅沈周費盡心血的〈仿富春山居圖〉最後又落到了這位節度使的手上。若人世間有輪迴,大熊猜測沈周投胎就是後來的吳洪裕,愛不釋手最後乾脆火殉。再次是董其昌這位畫家也擁有過此畫,但是晚年自身與子孫不賢孝,又將該畫典押給吳之矩,吳家傳了三代到了吳洪裕就發生了火殉的事。此畫一斷為二也在吳洪裕過世後,畫作又開始了流浪蒐藏的生涯,黃公望在題識中提到的「巧取豪敓」之事一一應驗。

    最後乾隆皇帝也收到了這張畫,愛不釋手之下,時之性起就留下御製詩文於畫作空白處之上,前前後後一年的時間內,留下了五十幾則的詩文,卻在隔一年大臣又進貢了另一幅〈富春山居〉圖,一時之間鬧雙胞前一年的被稱為「子明卷」,隔一年的則是被稱為「無用師卷」,乾隆不好意思承認自己看走眼,畢竟已經在上面塗塗寫寫的詠歎了這麼多字,就請自己的老師梁詩正代自己寫了御製詩文在「無用師卷」上,說此幅是贗品但筆澤秀潤仍有可取之處,所以留在宮內。黃公望也許在陰間不忍佳作被乾隆給毀了,所以生出一個山寨版來避這個喜愛塗鴉的皇帝毒手,只能說妙哉!妙哉!

P1150325.JPG  

梁詩正所提筆的御製詩,橫貫在留白之處,破壞了此畫段留白營造出的江面寬闊。

另外這一次的展品裡面,另有一件也是值得一看的文物,就是趙孟頫的〈鵲華秋色〉,沒想到故宮也把這幅畫拿出來展示,大熊第一次見到這幅畫印象深刻,因為是在郵票上面,唸書時知道這一件作品是趙孟頫畫給好友周密的作品,只是美術圖書上,很難看得出鵲山漫圓的披麻皴法與華不注山高聳尖的解索皴法,如今一睹真跡,加上〈富春山居〉展示區的部分大排長龍,這裡少的可以的參觀遊客,正好讓我慢慢看個夠。

    至於展覽場的設計並沒有特別規劃,主要是210212展廳就是書畫展示廳,長型靠壁展示櫃的長度足以放下書畫中的長卷形式的作品,這一次有一個不錯的入口經驗,故宮將黃公望的《寫山水訣》內關於繪畫技巧的運用,擷取了部分段落,搭配富春山居的人物剪影,一文一圖的利用大圖輸出至於入口處,外加一台可以移動式的電視,正在播放關於富春山居的介紹,讓在入口等待進場的人可以瞭解黃公望的生平與著作。此外多媒體放映式的影片,長度適中精簡扼要的介紹此次展覽之外,更是利用電腦動畫呈現出火燒富春山居圖的狀況,讓看過的人瞭解為何「剩山圖」的部分有後人潤筆加工之痕,以及「剩山圖」的前面應該還有內容,但是已經完全被火給焚燬的推論。

    這個展覽真的是相當的好,話題夠、故事夠、作品佳、連一起展覽的陪伴品也是寶,除了前述的鵲華秋色之外,包括沈周、唐寅、倪瓚的作品都是精品,不過檔期分AB兩檔,好東西幾乎都是A檔展出,A檔期到七月底,所以要看展的人可千萬要快。另外一樓利用多媒體創作的富春山居圖,也大力推薦,透過多媒體的影像呈現,讓靜態呈現的富春山居多了份動感,讓不懂藝術史的觀眾也可以迅速進入到富春山居的世界裡。

P1150327.JPG  

「無用過慮」四字,發人深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熊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