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

    大熊太貪心了!想利用一天的時間到北美館看陳界仁的「在帝國的邊界上」與「費城美術館經典展」,結果沒想到當天睡過頭不說,本來預定要看的兩個展覽外,沒想到「台北雙年展」也在日前開展,這下可好了又答應熊嫂要在六點前回到台中,大熊只好火力全開,拿出看展SOP想辦法要看完三個展,結果還是敗在多媒體影音呈現手法上的藝術作品,時間不夠實在無法坐下來乖乖看完他們,有機會在展覽結束前抽空再去一趟。

    先介紹「費城美術館經典展」傳統的畫展,加上大熊有西洋繪畫藝術的底子,所以這個展覽有把他看完,而且這個展也快要結束了!至於「在帝國的邊界上」&「台北雙年展」要去看的朋友們請聽我建議,至少給這兩個展覽各一天的時間,至少「在帝國的邊界上」的內容看完後是需要一點時間消化與思索的。

 

    最怕一個沒有主題性的西方畫展來台展出,策展人往往為了省事就直接在展覽的名稱後面加上美術館大名,看起來就像是品質保證一樣。舉例來說北美館的近幾檔西方畫展:「世外桃源:龐畢度中心收藏展」、「美好年代: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收藏展」。兩個展覽我都看過,「世外桃源」的名稱是西方藝術家眼中的烏托邦,烏托邦是不是就東方的桃花源,箇中差異大熊認為是有區別的,這樣的一個名稱實在會有誤導。「美好年代」更是糟糕,有人投書在那個年代正是歐洲戰火密佈,社會動盪的時代,何來美好之言?最後是美術館發新聞稿,說所謂的美好指的是當時藝術家與藝壇上有了偉大不朽的創作。簡言之,這種國外特展套裝行程來台時,可否請台灣地區的策展人多用一點心,取個比較好聽或是貼切一點的展覽名稱吧!「費城美術館經典展」這個名稱是後半段,全名也很省事「從馬內到畢卡索:費城美術館經典展」,稍具西洋美術史概念的人一定知道,這個範圍正是印象派、點描派、後印象派、巴黎畫派、立體派、野獸派各大家百花齊放年代,還沒進去看我就可以想見到一定又是每個畫家一兩幅畫,一個畫派兩三幅畫的大拜拜西洋美術展。看這種畫展實在是很無力,坦白說大熊本來沒有要去看,要不是來的畫作中有一幅莫迪里亞尼(Amedeo Modigliani)作品藍眼女子(Blue eyes),其實壓根大熊真的不會想去看,狀況跟上一回「美好年代: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收藏展」一模一樣去是為了看一幅畫也是莫迪里亞尼的作品。至於「世外桃源:龐畢度中心收藏展」那是同學阿良給的票。

 

展覽場是不開放攝影的,所以這一類的展覽就都只能在外頭拍拍入場前的招牌,大熊自己一個人參觀所以無法拍攝本人到此一遊的照片。

 

    費城這個美國建國之初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整個美洲大陸開拓史中,稱的上為「古城」在長期文化與政治影響之下,雖位於第一大城紐約與首都華盛頓特區之間也不影響到他的光芒,費城被譽為是美東最璀璨的明珠。19世紀後到20世紀初的這段時間,在美國藝術家瑪麗‧卡賽特的遊說鼓勵之下,企業界開始收購歐洲新興藝術家的作品,而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在企業界捐贈給費城美術館後,成為費城美術館最瑰麗的美術寶藏。

 

自己本身也是藝術家的卡賽特,在從商致富的哥哥到法國探往她之際,遊說鼓勵兄長之下,開始購買法國藝術家的作品,也開啟了費城所在地賓州這些白手起家致富商人的蒐購風潮,一般認為這些新興的企業鉅子,對於新事物的探索投資較為開放與熱忱,進而造就了今日費城美術館在印象派作品驚人的豐富蒐藏。

    雖然說是大拜拜的展覽,但是進展覽室之前的牆面上,書寫了費城美術館在近代蒐藏上的傑出成就原因何在,也進階點名了整個當時歐陸在一戰之後,經濟上的蕭條以及全世界的經濟重心移向美國,西洋美術史的發展開始有了轉變,可惜介紹上侷限在費城美術館的發展,僅約略提及到歐陸當時狀況,如果可以將書寫的眼光擴及成整個藝術史,然後再突顯出費城美術館當時的努力與今日的館藏,如此就可將自身的地位與歐美各大博物館拉到同一個水平,而不是在導覽手冊中寫到費城美術館是全美第三大博物館,僅次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與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費城美術館的建築外貌,基本上是遵循希臘神殿建築所設計,其實展覽現場有台電視機播映著費城美術館的展覽、蒐藏、教育、研究的宣傳錄影帶,雖然是官方製作略嫌八股,但是當鏡頭帶到美術館時,我真的看傻眼了!幻想著一路從紐約到費城在到華盛頓D.C.看遍美東博物館,這個夢想何時可以實現啊?

 

    來展的五十二幅油畫,除了大熊專程想要看的莫迪里亞尼畫作之外,推薦以下幾幅畫作給有興趣的人可以花點時間駐足欣賞,竇加(Edgar Degas)的芭蕾舞課(The Ballet Class)正就是竇加最著名的「芭蕾舞者」系列之一,推薦這幅畫的原因,除了竇加所擅長在狹小的舞蹈教室利用透視點以及畫面開窗等技巧來增加視野開闊性之外,坐在前方的女舞蹈教師,根據後來X光的檢驗發現,原本畫家是在這張椅子上畫上一位正在調整舞鞋的舞者,畫家將練習中熱鬧的舞蹈教室的一瞬間紀錄了下來。馬內(Édouard Manet)的「愛蜜利‧安柏的卡門扮像」(Potrait of Emile Ambers as Carmen)馬內以粗筆薄塗的方法,迅速的紀錄捕捉愛蜜利‧安柏的舞台裝扮,略微誇張的光影捕捉方式,更增添畫中女主角扮演劇中人物卡門角色的神韻,馬內的畫作在當時爭議性不斷,從這一幅畫的主題選擇到繪製手法,不難看出馬內對於當時保守派的顛覆。

網路上抓下來的竇加(Edgar Degas)的芭蕾舞課(The Ballet Class)畫作圖片,不過必需要說看真跡跟電腦上看圖片的感動是完全不一樣的。

 

    塞尚(Paul Cézanne)與莫內(Claude Monet)兩位畫家在這一次展覽中數量頗豐,可以一窺畫家前後期運筆的不同處,尤其是莫內晚年作品的日本橋下的睡蓮(Nympheas , Japanese Bridge)畫面整個變形用色大膽,可以想見莫內到了生命的終點前,受白內障之苦下所揮灑出的亮麗色彩。印象派大師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甜美的畫風深受女性朋友的喜愛,這一次的作品勒岡小姐(Portrait of Mademoiselle Legrand)精確的筆觸成功且忠實的紀錄下一個小女孩怯深深的表情,現場看真跡與畫冊上就是不一樣,畫中的女孩就彷彿站在你面前一般。最後介紹的就是藝術天王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兩件作品女人與小孩(Woman and Children)&雕塑品貓頭鷹(Owl)坦白說大熊不是很喜歡畢卡索,但是瞭解他的作品之後,實在必需要說畢卡索真的厲害,而且不停的在創作上求新求變,重要的是這個變還是從傳統中出發,轉化出一個全新的創作概念,這兩件作品雖然在畢卡索一生創作中稱不上是經典之作,但是從作品中看見了藝術創作中一個重要的元素「童真」,這是畢卡索一生多變風格在作品中常見到的元素之一,「格爾尼卡」的指責與苦痛,「亞維農姑娘」的冷漠眼神,相較這兩件作品沒有了社會壓力與批判,回歸到家庭的藝術創作更顯得可愛親近。唯一讓大熊不太爽的就是所有的雕塑品都是用獨立展區或是獨立展示櫃展示,偏偏就畢卡索的這隻貓頭鷹,竟然把他當成畫貼著牆擺放,所以只能夠看見一面而已真的是感覺很差。

 

 

上圖是此次來台莫內晚年的作品,下方式他早年的作品,可以明顯發現主題一樣卻因為藝術家身體健康狀況,導致畫面用色有了極大的不同,莫內晚年受白內障之苦性情不佳,或許藉由繪畫的創作才能抒解他的苦痛或是從中得到安慰吧!

 

    費城美術館的收藏質與量均精,此次來台展覽作品真的不錯,只是主題上稍嫌破碎零散,感覺有那麼一點可惜,不過把這個展覽視為是進入瞭解西洋藝術史的初階課程,到是一個不錯的入門展覽,至於大熊很CARE門票依舊維持台北特展的一貫水準,高票價其實斷送了能夠多次學習的機會,像我就想在多看幾次但是連大熊這種有收入的人都再三思考,更何況是一般的學生。該展大熊還算推薦,如果可以挑離峰時間看展可以有較好品質,大熊就是用平常日中午時段看展,展覽到2010/9/26結束以往看展覽都搶頭香的大熊現在只要有空可以看展就要偷笑了!推薦時間上有點晚了,有興趣的朋友就要動作快一點。

費城美術館的LOGO是獅身鷹首帶翼獸(Griffin),這種類似中國麒麟概念的怪獸,在西方神話故事中頗為常見,LOGO下方有該館網頁網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連結參觀去。

 
後記:
    導覽手冊中說費城(Philadelphia)之名是荷蘭語中的「兄弟之愛」,讓我想起了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在1993年主演的電影《費城》,裡頭演一位同性戀罹患愛滋遭解雇的律師,如何透過程序爭取到自己的權益的勵志電影,現在我瞭解為何這部電影要取名為《費城》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熊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