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要評論自己服務單位的展覽,有違本部落格基本核心價值,一來是大熊自己拿自己開玩笑,畢竟看部落格者有博物館同仁。二來寫的嚴格會被批評,寫的好又會有拍馬屁之嫌。但是大熊認為此次展覽具有代表性與可看性,如果不透過部落格介紹評論,扣除博館同仁之外的點閱者,大熊覺得錯過了介紹一個好展覽的機會,所以破例介紹科博館的水中蛟龍特展,反正年底考績也打完了……吐舌頭

 

    博物館的研究如何被展示呈現,一直以來對策展人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展示必須在一般觀眾與研究之間做出取捨,科普知識內容展示有助於引起觀眾興趣與進一步瞭解,而研究人員辛勤的研究成果卻是整個博物館的靈魂,這下可好了!如何在現實與靈魂之間取的平衡,成為策展人最頭疼的問題,如果策展人就是研究人員,那麼展覽內容的平衡點,要控制在天平的哪一端?籌備多年的科博館「水中蛟龍」展,就是該館地質學組古生物學門近二十年來的研究成果,透過這個展覽除了傳遞古生物學門研究成果之外,也透過與過去的展示串連形成完整的學術研究主幹。

 

避開了與外牆懸吊其他展覽的大型宣傳布條爭輝,「水中蛟龍」選擇了一個獨特的地方,不過大熊好奇的是博物館周邊燈柱上的羅馬旗,獨缺「水中蛟龍」的宣傳布旗這是怎麼一回事啊!

 

    誠如展示的始語「化石不語」,進入展覽場映入眼前的就是一件中龍的標本化石,緊接著是支序分類圖表。很多的觀眾在進入展場之後,看到這裡就問「有沒有解說人員?」對觀眾而言,地質年代與支序分類圖的解讀,畢竟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雖然展覽已經透過圖表與文字來讓觀眾瞭解,但是開門見山就來這麼一招實在不妙,更不妙的還在後面,解說人員將一肩承擔起觀眾對於這塊陌生領域的指導者,大熊認為好的展覽應該要具備有讓觀眾自我學習的功能,其次再藉由解說員的協助更進一步去認識與瞭解,但是水中蛟龍的部分面版內容,扣除掉撰寫人所寫的風花雪月引經據典之詞外,留下的仍是生硬的知識內容,更不妙的是面版上還有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上的封面與部分內容,這暗示著此研究具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對於觀眾而言這真的很重的負擔

 

這是一張不可能出現的科學繪圖,圖中的水生爬行動物,分別出現在中生代的不同時間,看著這一張圖不知道觀眾怎麼想,不過在大熊眼中看來感覺好像展覽裡頭要講很多東西。

 

    在展示手法方面上有幾個是參考了國外博物館的設計,例如兩界之間,將許多的水生爬行動物標本,由天花板懸吊展出,透過模型展示一直連結到後方的鯨豚骨架標本,很明顯的這是法國自然史博物館「大演化廳」的展示手法,只不過法國的展覽是永久展示,所以在島式展區的兩側安裝有多媒體平面相關說明,水中蛟龍在這個地方卻沒有任何的說明,可惜變成了裝置藝術。另外化石、骨架、模型的吊掛三層展示設計,則是改良德國森肯堡自然史博物館(Senckenberg Research Institute and Natural History Museum)與斯圖加特自然史博物館(Stuttgart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展示方式,其實這種展示方式並非新手法,但是加掛第三層的模型手法確實擁有獨到之處,讓觀眾分層取閱各得所需。

 

    為了豐富展覽內容而不單單全是化石標本,展覽面版將研究人員的科學繪圖也放入其中,可惜缺少相關說明使得這些繪圖置放在展覽場中,不小心就被觀眾錯過,或者根本不清楚這些科學繪圖背後所代表的含意。另外展示場還設計了一個古生物學家的書房,卻呈現不出真正古生物工作室的風情,大熊認為如果要觀眾瞭解真正的研究工作,應該是將埋首清修化石的工作情景展示出來,例如;過去魚龍化石的清修工作影像等,而不是將一個靜態書房放置在諾大的展覽場中,要告訴觀眾一種古生物學家獨有的品味。

 

大熊承認撰寫解說面版內容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根據大熊看展經驗,面版上留下越多問號越不好,參觀者已經缺乏先備知識,過多的問號以及不確定的語氣、語帶含糊的文字,不知所云的狀況下觀眾也就跟著迷迷糊糊。

 

    基本上中生代爬行動物是非常龐大的一群,光是一個蜥鰭類群其實就可以辦一個展覽了!而「水中蛟龍」包含了滄龍類群、海龍類群、魚龍類群、鱷類群之外,又要討論趨同演化的問題,其中又包含了中生代時期的地質變動,展示內容項目過於龐大,大到現場的物件標本不足以說明完整的內容,但是展示場的標本已經非常的多了,足可以想見到這群生活在水中的爬行動物是多麼大的一群家族,過大的展示企圖成為壓垮觀眾的最後一根稻草。當然也正因為如此,策展人堅持這個展覽需要多次的參觀才可以得到收穫,堅持展覽不應該要比照特展另行收費,擔憂收費後造成一次性參觀。但是反向思索,觀眾是不是真的對這塊展示感到十分有趣,既使沒有了收費的門檻,他們還是願意一次又一次的進入參觀?況且展覽的內容若過於艱澀,參觀只是讓觀眾感到自卑而已。

 

放在展覽場入口處的摩洛哥森林鱷標本化石,展現出一種驚人的氣魄,不過礙於經費的關係,原本要懸吊在入口處的蛇頸龍,因故無法懸掛展示,明明是鱷卻搭上旁邊的「水中蛟龍」四個字是有點古怪,也容易讓觀眾誤會!

 

    不同高度有不同高度的思考,當然展覽既已形成,博物館教育這一環就要負起扛旗大任,其實透過聯票方式的販售,促使解說場次的增加,館方投入更多的教育人員,其實多少也有推波助瀾的效果,君不見台北的特展銷售方式以及展示場最基本的解說服務場次,相較之下科博館真的是打佛心來著的。

 

    簡言之「水中蛟龍」的展覽是大熊近五年來看過在展示手法、標本選件、燈光投射、平面空間設計上表現最好的作品,也是近期台灣C / P值最高的展覽。相較台北民間傳媒所引進的國外展覽「梵谷展」、「電動恐龍大展」等。「水中蛟龍」值得花點時間慢慢體會展覽場營造出的氛圍,以及博物館長期累積下來的蒐藏與研究成果,不過文章一開始提到的天平兩端,大熊還是站在觀眾這一邊,展覽場還是以科普知識為主吧!至於研究成果就讓他在館方舉辦的活動,像是大師講座、與民有約或專書論文上發表吧!想像一下假設一位十歲的孩子,天天來這裡報到,展覽五個月結束後,他可以瞭解過去博物館二十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嗎?我們要做的是奠定他對學科的興趣,而非要他理解科學理性與真實的面目,畢竟在人類過去的歷史中,有太多科學成果理論發現錯誤後,被推翻又重新審視建立不是嗎?

 

PS:展覽場內禁止攝影,所以僅能擺放入口處照片。

 

本文標題改至電影「臥虎藏龍」中,玉嬌龍因厭惡道德禮教既定價值,在客棧裡邊打鬥邊吟唱的詩句。

      瀟灑人間一劍仙 青冥寶劍勝龍泉

      任憑李俞江南鶴 都要低頭求我憐

      沙漠飛來一條龍 神來無影去無蹤

      今朝踏破峨嵋頂 明日拔去武當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熊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